谁将成为O2O倒闭潮下的赢家? i创独家

  

谁将成为O2O倒闭潮下的赢家? i创独家

 

  

谁将成为O2O倒闭潮下的赢家? i创独家

 

  

谁将成为O2O倒闭潮下的赢家? i创独家

 

  从去年争先恐后的融资新闻到如今可以按批次罗列倒闭案例,O2O特别是上门类O2O市场的风向似乎一下子就变了。这个曾经聚集了诸多创业者的市场如今变成了很多人不愿再谈的伤心之地。业界有过预测,O2O企业中有95%以上会在惨烈的竞争中消失。那么,谁将成为那剩下5%的赢家呢?

  8月26日,由i创中国、浙商传媒主办,义乌市政府、腾讯·大浙网联合主办的i创中国·2015浙商创新创业大赛O2O专场在义乌收官。此次大赛由义乌科创新区管委会、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义乌市电子商务办公室、浙大网新睿研·主题产业园区运营商协办。经过激烈角逐,最终,“e修鸽”、“饰袋”、“来拍呀”、“包大人法律服务”、“3D打印食品”等5个项目成功晋级专场五强。

  无处不创业

  “义乌有句谚语,客人是条龙,不来人要穷。从‘鸡毛换糖’小集市到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欢迎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来义乌。”开赛前,义乌市副市长王新锋在致辞中说到。

  据悉,义乌以小商品市场和外贸繁荣享誉中外。目前义乌正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地,促进科创园研究机构、科技项目与人才集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未来,将以义乌科技创业园为中心,在周边52平方公里内,打造一个科创新区。”副市长王新锋说。

  作为义乌本地孵化的项目,“包大人法律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法律咨询、标准法律产品、企业法务、律师风险代理服务的综合运用平台,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又免费的法律服务。路演人吴影介绍说,目前,公司已与义乌多家律所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已推出“包大人”微信公众号,同时公司技术团队也在大力开发互联网法律服务网站平台,预计很快上线。

  对于该项目,华立集团董事局汪力成建议,项目定位不可大小通吃,而是要锁定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高效、低价的法律服务。“律师服务是低频服务,你的机会是如何把它变成一个高频服务。”汪力成说。

  除此之外,另一个义乌当地项目“饰袋”也让导师评审们耳目一新。“饰袋”是虚拟现实增强的饰品试戴神器。CEO刘睿外形看似憨实,却在PPT上不惜曝光自己试戴夸张的女士时尚项链,着实让现场评审们大跌眼镜。据其介绍,“饰袋”已开发完成1.0版本并且于8月6日顺利通过APP STORE审核发布上线,平台投放饰品类、围巾类等综合配饰试戴产品供用户体验,用户对于感兴趣的物品可以实现一键下单购买。

  “这个技术美图秀秀完全可以做,如果他们做了,你们还有什么优势?”汪力成犀利提问。“美图秀秀确实可以做,但我们的不同之处是,他们离钱更远一些,我们离钱更近。”刘睿笑称:“如果我们做好了,他们也可以考虑购买我们的股份。”

  O2O创业越来越关注细分市场

  出门呼叫专车,在家享受上门美甲、做饭、保洁服务,上班之余可点外卖点心和推拿。在“懒人经济”推动下,互联网时代的 O2O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眼下O2O的趋势,是越来越关注细分市场,在某一个垂直领域越挖越深。

  “e修鸽”和“来拍呀”就是两个典型。“我们项目的名字叫‘e修鸽’,与动漫人物‘一休哥’谐音,我们希望做一只‘不放鸽子的维修鸽’。”联合创始人林子翔是浙江大学遥感专业二年级研究生,他说,e修鸽是一个专注家装维修的O2O服务平台,目前,他们签约的维修工已有上千名,基本覆盖了杭州市区,服务项目包括厨卫安装、灯具维修、瓷砖地板安装等。

  “你们提供的服务肯定是我需要的,但凭什么我要选择你们?”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直言不讳,他建议项目可从商业运行上制定一整套从上到下的盈利模式。

  定位为司法拍卖房导购平台的“来拍呀”,希望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撬动万亿司法拍卖市场。在CEO卢毅眼里,国内的房产交易会出现一个京东模式的自运营平台,一个天猫模式的纯平台产品,以及一个唯品会模式的打折房产特卖平台。“来拍呀不仅能提供折扣房源,同时还提供交易全过程服务及各类金融衍生服务。”卢毅说。

  “如果用户在你网站上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标的,交易实现后他的资金会不会在你的平台上沉淀。”面对浙大科发投资副总监郭凯的专业提问,卢毅表示,目前不会,所以为了实现资金沉淀,来拍呀未来想从导购平台发展为服务平台。

  带有互联网精神的新一轮创业

  “‘互联网+’正给中国社会带来新一轮巨大的淘金机会,无论是传统浙商,还是传统商贸,都将在这一波浪潮中有所获益,新一轮的创业必须是带有互联网精神的创业。”《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仁华在现场致辞中说。

  当下,“互联网+”正犹如一股春风般给几乎所有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也引发互联网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这轮热潮不可忽视的两大关键词是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将3D打印与食物结合,正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食品工业4.0发展模式。

  “我们做的是3D打印食品,相当于食品行业的私人定制。”时印科技CEO李景元介绍了自己的项目。目前,他们已在杭州开展了试销,“我们为浙江大学定制的300份印有校标的‘求是饼’,在没有主动营销的前提下,不到10天就全部售罄。”他说。

  “你们目前能打印哪些食品?用什么材料打印?与市面上的传统食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体验?”万泰控股集团总裁王驰宇颇感兴趣,一连提了好几个问题。对此,李景元表示,他们的初期产品主要是巧克力、月饼等,用的材料是与食品加工企业共同研发的,独特之处是能以较高的性价比实现批量定制,不管是大量,还是少量。

  汪力成认为,基于3D打印的食物定制,在技术层面上确实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就项目本身而言,他建议在不同阶段需有所侧重,比如前期以定制销售食物为主,中期发展为销售3D打印设备,再远期可以考虑设备进家庭。

  文/浙商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菲 摄/宋亮

广告
相关文章: